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
小心吃進陷阱?!
昨晚收到這一週的今周刊,刊物封面大大的標題:
“保健食品吃補變吃毒;小心吃進陷阱“,
讓我大感興趣,不得不佩服今周刊的編輯,
總是能找到貼近民眾生活,引起民眾關心的話題,
實在是要給他們大大的鼓勵一下!!
看了這期的封面故事之後,
我才明白我太小看台灣人民重視健康的程度了,
跟據該雜誌的調查,高達92.5%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,
而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,三十歲以下的民眾,就有43.4%吃過保健食品。
所以保健食品的市場每年有近千億,而吃保健食品也幾乎成了全民運動。
不難想像,這樣的話題,的確非常有吸引力,
尤其對吃過保健食品的92.5%的民眾來說,
絕對想都沒想過,我們所吃的保健食品,遠不如我們所想的安全!!
這還真是一大諷刺,為了健康而吃的保健食品,
居然有四大黑心陷阱:
陷阱一:檢驗大漏洞,吃補變吃毒
綠藻、魚油、魚肝油檢驗出戴奧辛、DDT、重金屬;
而紅麴含橘黴素。
陷阱二:黑心保健食品,養身變傷身
壯陽保健食品含威而剛;鈣片加胃藥;大陸次級原料高價賣;
80%的紅麴原料來自大陸,橘黴素恐怕吃下肚。
陷阱三: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最健康?
優酪乳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,糖分、熱量卻過高,
健康食品反而不健康。
陷阱四:偷工減料、含量不足,功效大打折
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三分之一,
大豆異黃酮更只有不到20%,功效大打折扣。
朋友啊,如果連政府認證的小綠人,都無法確實地為消費者把關時,
試問一下,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?
花錢吃了功效打折扣的保健食品就算了,
如果吃到身體生病了,中毒了,
連健康都賠上了,可就真的太悲哀了!
至於如何聰明選購保健食品,
今周刊也很貼心地做了一些提醒:
1. 選擇值得信賴的廠商:找歷史悠久、有信譽的廠牌或是國際知名廠牌,
或者有GMP、ISO認證的工廠,相對有保障。
2. 標示越清楚越好:詳細成分、含量,尤其是原料來源、廠商資料等。
3. 諮詢專家:多諮詢醫師、護理師、營養師及藥師。
4. 不要同時服用不同廠牌的產品,避免營養素過量,反而傷身。
5. 不買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。
6. 可參考目前政府認證的功效,共13類:
(1) 調節血脂功能;
(2) 免疫調節功能;
(3) 腸胃功能改善;
(4) 骨質保健功能;
(5) 牙齒保健;
(6) 調節血糖;
(7) 護肝(化學性肝損傷);
(8) 抗疲勞功能;
(9) 延緩衰老功能;
(10)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;
(11) 促進鐵吸收功能;
(12)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;
(13) 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